列兵
- 积分
- 91
荣誉勋章:
在线时间7 小时
主题3
帖子35
精华0
积分91
注册时间2018-7-19
最后登录2019-6-28
|
花生叶斑病,是广大农民朋友老生常谈的一个病害了,可又不得不谈,因为花生上一旦发生了叶斑病,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防治,会给花生种植户带来严重的损失。花生叶斑病严重影响荚果饱满、成熟,是制约花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,一般情况下,花生感染此病后会减产10%~20%,发生严重的地块减产30%以上。
我们在防治作物病害时,一定要掌握它的发病规律,才能有针对性的防治。所以,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下花生叶斑病的综合防治。主要内容包括:花生叶斑病的病发症状、发生规律、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。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,保证花生的优产高产。
一、花生叶斑病的病发症状
1. 花生褐斑病
病初病叶上先形成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,后期逐渐蔓延扩大,形成直径为4~10毫米,不均等的病斑,病斑为淡褐色或暗褐色,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,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,发生严重时,多个病斑连成一片,造成叶片枯萎脱落。空气湿度大时,老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,排列不规则,茎部、叶柄和托叶上的病斑为暗褐色的长椭圆形,中间稍凹陷。
2. 花生黑斑病
花生黑斑病又称黑疽病。田间发生较晚,约在花生盛花期前后开始发病。主要危害花生叶片和叶柄,茎秆和托叶次之。发病多从花生下部较老叶片上开始,并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。病斑为暗褐色或黑褐色的圆形斑点,直径1~6mm。病斑边缘较褐斑病整齐,没有黄色晕圈或不明显。叶片背面生长着许多黑色的颗粒点,排列成同心轮纹,病部上着生成丛的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发病严重时,病斑常相互融合在一起呈不规则形,导致叶片卷缩而脱落。
二、花生叶斑病的发病规律
(一)病原
花生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,其病原属丝孢目尾孢属。该菌子座多生于病斑正面,子座上丛生或散生分生孢子梗,分生孢子梗黄褐色。分生孢子顶生,无色或淡褐色,棍棒形或鞭状,多数有隔膜。子囊孢子上部较细,孢子较短。
黑斑病是由球座尾孢菌引起的,分生孢子梗丛生,粗短,聚生于分生孢子座上,多数无隔膜,末端屈曲,褐色至暗褐色。分生孢子。倒棒状,较粗短,橄榄色,多胞,具1~8个隔膜,多为3~5个隔膜。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。
(二)发生规律
1. 气候与发病的关系
花生叶斑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℃~28℃,温度低于10℃或高于37℃时病菌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,相对湿度大于80%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。一般在阴雨连绵、光照不足、湿度大的年份,叶斑病发生严重;反之,发生发病则轻。
2. 施肥与发病的关系
花生田重施氮磷肥能促进花生叶斑病的发生,施用钾肥对花生叶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另外花生田缺钙和铁等微量元素,容易感染花生叶斑病。因此,合理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肥料,并辅以石膏粉、硫酸亚铁等补充钙、铁等微量元素,花生叶斑病发生则轻。
3. 栽培措施与发病的关系
连年重茬的花生田,病菌连年积累,发病重;合理轮作花生田,发病则轻。施用有机肥足的花生田,植株生长健壮,抗病性增强,发病较轻;贫瘠田,花生生长瘦弱,抗病性差,发病较重。
4. 生育期与发病的关系
通常生长前期发病轻,后期发病重,幼嫩叶片发病轻,老叶发病重,一般花生在收获前1个月,即7月中下旬~8月中下旬发病最重。
5. 品种与发病的关系
花生品种对叶斑病的抗病性有着显著的差异。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性强;叶形小、颜色深绿的品种较叶形大、颜色浅绿的品种抗病性强;叶片厚的较叶片薄的抗病性强。
6. 防治方法与发病的关系
不科学加速病害流行。对花生叶斑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,偏重治而忽视预防,未抓住最佳施药期,等到症状明显、病害严重时,才进行施药,防效不佳。防治用药不对路,不能有针对性地选药,加之施药方法不科学,图省工省时,施药加水量不足,很多叶片不着药。
三、花生叶斑病的发生时间
这两种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0~30℃,田间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5~28℃。叶斑病的发生程度与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,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,若阴雨天多,降水量大,花生叶斑病则重发生,反之则轻发生。这两种病菌都以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的茎叶上越冬,次年春季遇适宜的条件,越冬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到花生植株上,萌发芽管,直接侵入叶片表皮或从气孔侵入,以后病菌不断生长发育,形成子座,重新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,使病害发展蔓延。花生生长前期,发病轻,后期发病重。两种病害的发病高峰期均在花生收获前20~30天。
四、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措施
由于两种病害都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,所以防治方法基本相同。防治上要以农业防治为主,消灭最初病原菌,在必要时再进行药剂防治,此外还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。
1. 选择抗病品种
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叶斑病的重要途径。合理选用抗病品种,要尽可能多个品种搭配与轮换种植,用以防止品种的抗病性退化或丧失。要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、较抗病的、植株生长直立、叶片厚、颜色深、花生粒大的品种, 如豫花 6 号、豫花 15 号、豫花11 号、鲁花 9 号、鲁花 13 号等。提倡选用早熟品种, 在发病较重的地方, 可选用如冀花 2 号、鲁花 14 等品种。
2. 清除田间病残体
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是花生叶斑病唯一的初侵染源,带有大量的病菌。因此,花生收获时,应尽可能将花生病残体或落叶收集起来,作牲畜饲料或集中处理。播种前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,以消灭病害初侵染源,减少田间的病菌数量,减轻花生叶斑病的发生程度。
3. 合理轮作倒茬
与甘薯、小麦、玉米等作物隔年轮作或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,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。叶斑病重的田块要轮作2年以上。
4. 加强栽培管理
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花生容易遭受到叶斑病病菌的感染。如氮磷肥施用过多,枝叶旺长,贪青晚熟;或土壤瘠薄,花生植株发育不良,这些不利于花生生长的因素,都易引起花生叶斑病的发生。因此,在花生生产上应结合精耕细耙,增施有机肥,合理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肥料,并酌情补充钙铁等微量元素肥料。适时播种,合理密植,及时排灌,适时中耕等,促使花生植株健壮生长,增强花生的抗病性。
5. 科学用药
在发病初期,当病叶率达10%~15%时开始施药,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,每隔7~10天喷药一次,连喷2~3次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