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点区分大姜烂脖子病和姜瘟病,灌根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。 今年通过走访姜农、田间调查发现,由于地方环境高温、土壤结构恶化,造成大姜病害高发,尤其是烂脖子病和姜瘟病,难防难治为害严重,成为困扰姜农的最大问题之一。 烂脖子病,学名叫茎基腐病,与姜瘟病病状较为相似,不易区分。那么,在田间怎么准确区分呢? 第一:生姜得烂脖子病后,茎基部开始产生水渍状的淡褐色的病斑,从下部叶片的叶尖及叶缘开始发黄,而后向上逐渐变黄,茎基部后期变软倒伏(部分叶色仍绿),不久之后生姜枯萎死亡。姜瘟叶片变黄速度比烂脖子要快,2~3天就会整株变枯变黄后死亡。 第二:用手挤压患烂脖子病的姜块,有清色液体渗出,无臭味或臭味较轻。而用手挤压患姜瘟病的姜块,有乳白色液体渗出,有难闻的臭味。 第三:烂脖子病根茎腐烂从外向内烂,姜瘟病根茎腐烂从里向外烂。 姜农在使用药剂灌根时要特别注意: 第一:喷雾时重点喷生姜的茎基部和与地面接触的部位,病株多喷多灌。为防止传染,病株周围1~2米未发病生姜也要适当灌根。 第二:将田间病株移出时,要注意用袋子或报纸等包好根茎部位,防止病土洒落田间,因为病原菌就存在在土壤中,很容易会转染给其他姜株。另外,拔出生姜的定值穴会孔洞,遇雨孔洞易积水,有利于病原菌繁殖,所以需将孔洞填平,浇水时需绕过病姜。 第三:灌根要在清晨或傍晚进行,不要在中午。一是因为中午气温高,土面很烫,冷水浇下去会变成热水,于是把植物的根系烫死了。二是中午为了适应高温的环境,植物内部的代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,如果突然把冷水浇下去,骤然改变了植物根系的代谢环境,根系不能适应,导致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,植物便会死掉。 随着环境的恶化、土壤结构的失衡、化肥农药的施用与消费者要求食物绿色健康的矛盾日益突出,因而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又能提高作物产量品质,已成为紧要问题。而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、增加有机质含量、促进作物对化肥的吸收逐渐成为有效的解决办法。 |